最近团长总是要我们写感悟。其实,我本来就是那种不太习惯把心里话说出口的人。 我更倾向于“装”——把那些情绪、思绪都收进心里,静静地等时间去打磨、沉淀,最后留下的才是精华。等哪天“装满了”,或者小酌一杯,情绪一涌,就会一股脑全倒出来。
当然,那一刻是畅快的。但紧接着,又会觉得有些空虚,甚至有点后悔。就像一个吝啬的小地主,一时脑热把攒了好久的金币全捐了出去,回过神来才意识到:“哎,我的宝藏呢?”
今天和联通“学见计划”的小伙伴们一起疯了一下午,又聚了一晚,回来之后情绪有点高涨,就特别想把这篇日志写出来。也算是一次随性而为吧。
暑假生活:在校园,也很精彩
这个暑假我选择留在学校。说实话,也不是特别想回家,大概是从初中开始就在外求学,早就习惯了一个人“在外漂着”的感觉。
放假前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:跟着华仔好好学网站开发。虽然以后很可能不会从事技术工作,但这是大二、大三都必须掌握的知识。再说,我很认同一个说法:套餐效应。
如果把自己看作一个产品,能为“用户”提供的除了基本服务,还有额外的技能加成,那么被“选中”的概率自然会更大。所以就算我将来想走产品经理路线,技术背景也是一大加分项。
只不过,现在暑假就快过去了,回头看看,虽然学了不少,但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是有点差距,略感遗憾。
日常点滴:打牌、点外卖和被晒黑的回忆
暑假的日子,总体还是“安逸”两个字。最起码,实现了“睡到自然醒”的自由。室友还没离校那阵子,几个人晚上经常斗地主,输了做俯卧撑。每晚三点睡,第二天中午“早午饭”合并吃。
我们住在湖滨,食堂先是湖滨关了,就转战枫园,枫园也关了,就跑去工学部,后来实在吃腻了,就开始靠外卖撑场面,美团、淘点点轮着来。说起来,淘点点当时在信息学部那边发单,我还去帮忙宣传过一波,现在想想,竟然也有点有趣。
室友走了以后,我们整栋一楼只剩下我、涛哥和科达三个人了。科达不打牌,斗地主都凑不齐桌子。倒也因此过上了最规律的一段生活:定时睡、定时起,一整天窝在宿舍看书、刷教程、读新闻。虽然有些无聊,但也挺平静。
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次“家庭聚餐”。华仔的女朋友来了,我们称呼她“嫂子”,华仔请我去宿舍吃饭。这是我大学第二次下厨,味道竟意外地不错。我们几个人围坐一桌,聊工作聊考研,都是老朋友,那种随意与肆意,至今想来都很温暖。
还有一次,我和涛哥两个大男人实在闲得无聊,跑去乐天城看了《后会无期》。看着电影院里一对对情侣,再低头看看自己,属实感到一丝丝孤独与“屌丝感”。电影刚开始没太看懂,回来补了影评,才觉得意味深长。回宿舍路上,涛哥单曲循环《平凡之路》,我打趣他说:“我把我的第一次(看电影)给你了。”
自食其力的小满足
昨天跟涛哥闲聊,说起这个暑假,感觉还是挺棒的。用句通俗的话来说,起码咱们没饿死,也算是实现了自食其力。
吃、喝、玩、学,我们一个不落,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没能出去看看大好河山,辜负了祖国的壮丽风景。
学见计划:我整个大一最快乐的时光
今天聚餐时,我对雅姐说:“学见计划,是我整个暑假,甚至整个大一最快乐的一段时光。”这句话,是发自肺腑的。
刚报名的时候,还有朋友说联通的实习“有点水”。但我本着“宁可杀错,不能放过”的原则,还是参加了。三轮面试,层层筛选,雅姐和颖姐确实很认真负责。
记得第一次面试后去培训,因为踩点差点迟到,看到雅姐还站在外面拿着表,那画面现在想想都还惊险。
通过考核后,我们在 8 月 20 日开始正式实习,先是三天的体验式培训。刚开始只是觉得挺好玩,但随着过程深入,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培训的意义不止于“热闹”。
孙教练最成功的一点,是激发了我们四十个小团队的正能量。面对困难,没有人抱怨,大家始终齐心协力。当然,现实里可能做不到这么理想,但这种精神真的令人敬佩。
过程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。
比如那个“面对面沟通”的环节——要找一个不认识的异性,膝盖碰膝盖坐下,交流一件最快乐和一件最痛苦的事。我找了财大的一个妹子,本来自认为聊得还算轻松,但最后连联系方式都没要(可能当时也没想太多想法),后来回想一下,其实自己有点不太会处理异性关系。旁边一哥们一上来就顺气自然地问:“你有男朋友吗?”,相比之下,我就显得非常唯唯诺诺了。
还有机会把握能力。虽然我主动放弃了竞选团长(因为忙着赶未来网任务、还有暑期课程),但后面有好几次上台加分的机会也没把握住。可惜了。
好在,后来的校园经理培训中,我终于抓住了一次上台机会,分享了培训感悟。我讲了三点:学会抓住机会,学会适时放弃,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。现在回想,那次表现还挺满意的。
最大的收获:不是技能,而是人
说实话,这次实习我学到的知识可能没那么多,但收获的友情,却是最真挚的。 (虽然没收获爱情,但这不是重点,真的。)
我永远不会忘记 F15,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。不会忘记那句响亮的口号:“F15,团队航母!” 也不会忘记那些一起骑车、一起去东湖洗澡的日子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,不是技术能力提升,而是气场与心态的改变。
以前和陌生人说话总喜欢保持距离感,现在知道这是要改的。
以前做事总是优柔寡断,现在终于开始学会果断。还记得高三一个朋友说我“什么都好,就是太犹豫”。当时不以为然,现在才明白,那是我真正的短板。
现在,我正在努力变得果断,也愿意不断尝试新方向。
尾声:飞过的痕迹
写了这么多,也差不多该收尾了。用一句我非常喜欢的泰戈尔的诗,来为这段经历作个结尾吧:
“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,但我已飞过。”
明天,又是新的开始。
评论